我是怎么使用Obsidian的

笔记管理

流派

笔记管理一般有几种流派:传统的文件夹派、标签派、Zettelkasten派、以及各种混合流派。

经过一段时间的折腾,我觉得最适合我自己的还是低配版Zettelkasten比较适合我,通过建立一个类似README的文件——MOC(Map of Content),给笔记建立一个索引,通过点击索引的方式快速找到对应主题的笔记。说是低配版Zettelkasten是因为,这种方式同样会选择把所有的笔记都丢到一个文件夹里,不做管理,仅通过索引和搜索定位笔记。但是我不会给笔记加上唯一的时间戳标识,也不会特别严格地把每一篇笔记都原子化

文件夹

我总共有4个一级文件夹:

A-Template 用于存放所有的笔记模板。

我最常用的场景是在学习Java的时候,每次都要提前输入好一长串的public void和前后括号都很麻烦,直接做成文件名为java.md的模板,输入command+ shift + I呼出模板窗口,输入j即可快速输入。我还会保存换行符 或是System.out.println()这样的snippet,用于快速输入。

B-Attachment 用于存放所有的图片。

所有复制进入笔记的图片都会自动保存在这个文件夹。

C-Indice 是存放索引的地方。

总共有4个二级文件夹:

最后一个一级文件夹是D-Source,所有的非MOC笔记都会被存放在这,每次通过双链或者command+N创建的新笔记都会被自动保存在这个文件夹里。

只通过双链引用,减去了需要整理标签、整理文件夹等繁琐的维护工作。双链管理起来几乎不费精力,只需打上两个前括号就可以精确地通过搜索找到自己的笔记。需要调整笔记分类的时候只需要找到对应的MOC删除文本内容即可,极大减轻了只打扫、不产出的症状。

MOC

某个特定领域的知识体系还是碎片知识,我都习惯使用二级标题+无序列表的方式组织MOC。

拿C.Indice/a.Professions/01-Computer Science.md这个MOC举例,我会对这个领域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一个大致的分类,例如:

这些列表项目有的是MOC,有的是笔记正文,比如Languages - Python - Python Packages点进去是另外一个列表:

  1. nltk
  2. requests
  3. pydash
  4. ...

再点进去就是我对这些Python模块的详细笔记了。

同理,下方 Algorithms - Search - Bubble Sort 点进去就是冒泡算法的具体笔记,因为这个笔记已经足够原子化不可再分了。

对于碎片知识,我同样会像二级MOC一样使用有序列表,因为这些碎片知识本身就不可再分,我只是需要一个地方把它们存起来,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它们摊平在桌面上,而不是找一个地方放起来再也不看。只有每次需要创建笔记的时候都能再看到它们,这样才不会成为松鼠,只收集、不消化,记了就忘。

下面是我的碎片知识01-Concept中的列表示例:

  1. CETA Model
  2. 技术负债
  3. Margin of Safety
  4. 汉隆剃刀
  5. 巨人主义
  6. ...

再给一个02-Viewpoints的列表示例,四处看来的有趣观点都会被收集在这:

  1. 为什么有些人明明当不好老板,却当了老板?
  2. 为什么蓝色iPhone12有一种廉价感
  3. 悲观者正确,乐观者成功
  4. 记笔记不是为了记住,而是为了遗忘
  5. ...

当然,这个列表总有一天会变得非常长,等长到需要维护的时候再说吧,才写了几条笔记就开始想这么久远的事情,这又是效率洁癖的症状了。

工作流

最后我想分享的就是我的工作流了,有了上面的配置之后,每次创建新笔记要么是直接command+N,记完之后晚点再去对应的MOC建立索引;要么是去到对应的MOC的具体分区创建双链。

这个工作流已经非常可靠地运行了2年多了,至少已经调教到一个我可以非常舒服地记录的程度了,并且能够输出一个像这样的经验分享。当然,每个人使用Obsidian的方法非常不同。

如果你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个方法,不妨每个都试试看,我的这套方法不失为一个起点。

社区插件

Advanced Table

Copy button for code blocks

在代码块右上角会多一个复制按钮,一键复制以前收藏过的代码

Daily Stats

右侧工具栏会多一个类似Github提交记录的棋盘图,显示你的活跃数据

Digital Garden

用来发布博客用的,具体可以参考这篇文章

Editor Syntax Highlight

代码块显示代码高亮,支持各种语言。

Kanban

把笔记变成看板,体验还不错的,我用来管理我的视频制作进度。

Mind Map

自动将md文件的各级标题转变成思维导图,快捷键默认是command+shift+I,按得挺顺手。因为我暂时没有在Obsidian绘制思维导图的需求,我只安装了基础的查看插件。

Natural Language Dates

输入 @ + 自然语言即可转换成数字的日期,用的最多的还是 @ now,因为我不会用Obsidian来做日程管理。

Obsidian Tabs

支持像浏览器那样打开笔记,对于像我这样喜欢用双链做MOC简直是福音,不用每个笔记都手动添加一个回到首页的按钮。

Recent Files

在左侧工具栏File Explorer、Search之外,会多出一列用于浏览最近打开的文件。

外观主题

我现在使用的是暗色模式 + Things,因为这个主题:

  1. 一级标题和二三级标题样式不同,可以当作文章标题使用
  2. 二级标题自带分割线
  3. 二三级主题之间的行间距看得很舒服
  4. 高亮不是晃眼睛的黄色,而是长得像标签的灰色方块
  5. 加粗是显眼的粉色,不像某些主题加了等于没加

在用过的主题中,California Coast和Yin and Yang都比较不错的,只是最后综合表格样式和暗色模式表现最后才选了Things。

强烈推荐大家把主题都下回来自己试试看,百闻不如一试。

同步

数据同步我之前用的是坚果云,无论是墙内墙外速度都很稳定,从来没有出现过文件重复或是丢失的情况,基本上多端都是秒同步。

因此无论是家里的机器还是公司的机器,只要同时下载坚果云和Obsidian,都能随时访问和编辑自己的所有笔记。

使用方法也很简单,直接把笔记文件夹放进坚果云的同步文件夹即可。

但是近期听说坚果云有和谐内容的事迹,因此现在将笔记迁移至Dropbox,目前体验下来和坚果云一样流畅。打算之后用社区插件Obsidian-Git在自己的Github上再做一份备份,定期保存。